发布时间:2024-11-23 查看次数:10
革命老区是我国“十四五”规划重点支持的特殊类型地区,这里红色资源丰富,生态环境良好,伴随交通、信息、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改善,区位优势越发明显,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。在近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,江西省相关负责人介绍,2023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.4%、高于全国0.8个百分点,营业收入增幅列全国第7位。江西物华天宝、人杰地灵,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。该省交出的亮眼成绩单续写了红土圣地荣光,为推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。
长期以来,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革命老区的产业振兴工作,《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》对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作出专门部署和安排,实施成效显著,不少地区已形成较为稳定且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集群。未来,革命老区在产业规模、品牌影响力提升以及核心竞争力打造等方面,仍有不小的发展空间。进一步明确定位、找准方向、用对办法,将促进产业提档升级,谱写新时代振兴发展新篇章。
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红色资源比较优势,加速形成红色产业高地。发挥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、红色文化浓郁的先天优势,做大、做强、做优“红色+”文旅、直播物流等特色产业,打造红色文化特色产业地标,将有助于擦亮红色产业品牌,不断拓展消费新空间。比如,延安市创建国家级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,积极开展红色旅游及“黄河记忆”非遗大展等活动,据统计,2023年延安市旅游综合收入331亿元,接待游客4199万人次,创造了历史新高。
创新激发革命老区生态资源潜在优势,擦亮绿色产业品牌。依托革命老区的绿水青山,擦亮“红色+绿色”文旅金字招牌;利用土地、森林等资源优势,打造品质农林产业,大力发展经济林、中药材、畜牧业等。塑造革命老区绿色产业品牌,紧紧围绕提升产业附加值的目标,在制度保障、绿色金融、科技赋能等方面形成强力支持,推动革命老区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。比如,浙江丽水市创新探索“碳汇银行”制度体系,成立生态产品交易中心,抢占绿色产业发展新赛道,不断厚植产业含绿量、提升发展含金量。江西吉安市、海南临高县等革命老区竞相开展实践探索,生态产业发展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更多动能。
积极培育革命老区创新发展的后发优势,打造金色产业载体。革命老区在政策、区位、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,在发展中充分利用其资源环境承载力强、政策扶持力度大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同频共振等有利条件,有助于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平台建设,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,不断提升革命老区产业智造能级水平。在创新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方面,系统打造供应链,延伸产业链,部署创新链,提升价值链,革命老区产业创新的内生动力将会进一步得到激发。比如,江苏省盐城市通过创新发展促进产业能级不断攀升,2023年新开工、新竣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分别达750个和450个,并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综合试点城市。
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打造高能级革命老区现代化产业体系。发展新质生产力,是革命老区赶超其他发达地区,实现经济跃升的新契机。一些政策支持和结对共建项目,为革命老区实现科技创新突破、提升劳动者素质、完善新型基础设施,进而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宝贵的有利条件。充分发挥老区精神所蕴含的求真务实、开拓创新的力量,凝聚更多智慧,加快培育创新优势,汇聚创新人才,激发新兴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。利用革命老区在新能源、新材料、新经济等方面蓄积的后发优势,发展好“科技+”特色产业,把握弯道超车新机遇,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,为可持续发展添续新动能。
新时代新征程上,充分盘活红色文化、生态资源,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培育壮大新兴产业、谋划布局未来产业,江西等革命老区必将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更大成绩,续写新的荣光。
(作者:朱广东,系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、盐城师范学院教授)